棱堡为什么能够抵御火炮攻击?
棱堡抵御火炮射击主要是依靠低矮的结构,其次是巨大厚度,最后是角度。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棱堡实际上指的是城墙上外凸的那些箭头堡、独立于城墙布置的三角堡与三角堡向外延伸的皇冠堡。对应的是欧洲传统城防系统里的塔楼,并不是指城墙,更不是指整个城市。
棱堡的出现,实际上是时代的选择。随着商业城市兴起、贵族的控制力下降,欧洲攻防作战的重点就必然从碉楼性质的贵族城堡转移到城镇防御之上。在 15 到 16 世纪之后,要塞型城堡往往只能作为城市防御系统的附属结构存在。
在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意大利的部分商业城镇都有了自己的城墙。这些城墙以高耸的塔楼为防御基础,这些突出城墙的塔楼,作用就像东方城防体系内的马面和角楼一样,负责以侧射清理逼近城墙的敌军。在塔楼之间,连缀以连绵的高墙。这个时期防御方最大的武器就是重力,所以塔楼与城墙都强调高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几乎与欧洲大陆上的商业城镇出现城墙需求的同时,战争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火器时代。
高耸的塔楼在面对弹道弯曲的投石机时固然可以降低被命中的概率,但面对火炮就是优良的靶标。而且狭窄的空间无法布置火炮,曲折的楼梯也不方便搬运弹药。
在战争中人们发现,滑膛炮的炮弹以较小角度命中坚硬地面与墙面时能够发生跳弹。而且由于火炮可以不借助高度将石块加速到很大的速度,布置火炮的城堡不需要太高的高度就可以依赖火炮的侧射实现很好的防御能力。
所以在进入 15 世纪后,欧洲人就开始修建低矮的实心圆堡,依靠低矮的高度、巨大的厚度与弧形结构优越的跳弹能力来增加火炮的防御能力。
实心圆堡虽然可以防御火炮,但问题也很严重——由于必须依赖火炮侧射来掩护脆弱的城墙,火力死角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意大利人创造性的构筑锐角箭头堡来替代圆堡以消灭火力死角。箭头堡更长的展开长度也可以布置更多的火炮,从而可以将多层炮位的圆堡降低为一层,使得棱堡被火炮命中的概率又进一步降低。
所以说棱堡的出现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发扬火力,而不是堆砌被动的防御能力。
棱堡防御体系中低矮的城墙与城堡高度,又带来了城市防御作战后期防御能力不足的隐患。在尼德兰战争中,棱堡干脆的搞起了城壕一体,将城墙的护坡墙延伸到宽大的壕沟底部,以增大对蚁附攻城的防御能力。
宽大的壕沟与低矮的城体,使得大量土方可以堆砌在壕沟前方修建防炮坡
防炮坡不仅仅进一步遮挡了低矮的城墙,极小的坡度面对滑膛炮也具有异常优越的跳弹效果。毕竟无论是弧形还是锐角,敌军炮兵选择好角度还是能够极大降低跳弹的几率,但弹道平直的加农炮在面对小坡度的防炮坡时,是无法通过调整炮兵阵地降低跳弹风险的。得益于极小的角度,防炮坡在面对炮击时也不会崩塌掩埋壕沟。
而在防守方发扬火力时,精心设计角度与坡度的防炮坡可以反过来利用滑膛炮的跳弹形成恐怖的连续杀伤带,从侧面对进攻方造成严重杀伤。
前装滑膛炮的打击面是一条线而非一个点,棱堡的价值就是将这条线的近界盲区用壕沟掩护起来,同时尽可能的增加进攻方在杀伤区的停留时间。
棱堡不仅仅是消灭了射击死角,更重要的是通过壕沟与防炮坡,构建出完美的预设战场。每条防炮坡上的侧面都正对着棱堡的射击口,这也就意味着一门火炮就可以通过跳弹攻击对壕沟前的敌军造成巨大杀伤
防炮坡实际上棱堡体系内最早出现的元素,意大利人在战争实践中率先在城内挖掘壕沟、修筑堤坝,并迅速发现了小角度土坡对火炮优良的防御能力。
除防炮坡外,棱堡体系内还有独立于城墙且高度较低的外层棱堡。这种独立的棱堡最初用来掩护城门,以吊桥与城墙向连接。
但后期随着进攻方与防守方火力的增强,棱堡开始像花苞一样层层布置防线
一个完整的棱堡防御体系,火炮会尽量部署于棱堡之中,且主射击口布置在侧面,瞄准侧面壕沟外的防炮坡。
题主已经知道了相比弓箭,火炮的射程很远。
但是远,不仅仅意味着攻击范围的增大,还意味着如果能够合理布置炮位,那么分散布置的火炮就能实现火力集中的效果。
[新春采购季]阿里云 服务器2核2G 61元起/年 点这里优惠购买
[新春采购季]腾讯云 云服务器2核2G 61起/年 点这里优惠购买
感谢您的来访,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Ctrl+D收藏本站。
本文为【软件乐园】原创文章
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https://app.qiip.cc/archives/8005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共有 0 条评论